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5月13日下午,学校在雁塔校区学术报告厅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会,邀请西安交通大学张再林教授来校作专题报告。校党委书记赛云秀主持报告会。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全体处级干部,人文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辅导员代表、研究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报告会。
张再林教授在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的报告中,主要讲解了“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的影响”“中西文化的差异”“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四个方面的问题。张教授首先讲到,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全球政治、经济、生活趋于一体化。全球化最核心的本质是“紧密关联”,全球化既是对客观事实的描绘,也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张教授接着阐述了“全球化的影响”。他谈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促进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然而,文化的融合、移民潮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不仅导致人类民族的界限日益模糊,还产生了尖锐的文化冲突。就中国而言,伴随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20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无不打上西方文化的烙印,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后,张教授从人生观、道德观、信仰观三个方面,介绍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他说,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大致可从以下来比较:在人生观上,西方文化更强调理性自觉,中国文化更注重道德完善;在道德观上,西方文化更强调“从理出发”,中国文化更注重“从情出发”;在信仰观上,西方文化更强调外在神圣,中国文化更注重内在神圣。一言以蔽之,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于:西方文化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科学主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人文主义的文化。
张教授最后谈了“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他讲到,关于中国文化的走向问题,历来有“全盘西化”与“中国文化本位”两大思潮。他认为,这两大思潮各执一端、均难逃其狭隘之处;中国文化应该坚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在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中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发展自身,才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途径。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阐明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哲理,提出了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真正的文化对话致力于在各种文化中平等沟通,以形成章太炎先生所说的“依自不依他”的文化新格局。
赛书记在主持中谈到,张教授的讲座观点深刻、内容丰富、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他以深厚的哲学功底,对100多年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历次全盘西化与文化保守主义者之间冲突进行了梳理,使我们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深入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大背景下,必赢官网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和哲学素养,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工作能力,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据悉,张再林现为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华山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哲学比较、近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的现代阐释,是中国内地“中国身体哲学”这一新领域研究的开创者和领军人。担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哲学》编委、国际身体哲学学会主席等职务。

文:杨明